假设体系的备份资料
以下的内容为调整稿,暂时不要了
准备好了的话,我们进入下一个部分。
3. 角色扮演:捍卫我的答案!
现在有个新的场景1出现了:
有一个人,名叫 D,他坚信天下雨是:「因为水滴质量大于灰尘的附着力,所以,水滴聚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,就是下雨的现象。」
这个 D 知道你的答案并不和他一样,他就来跟你一争高下,一定要说服你,而你完全不相信他所说的。
下面我们的场景展开了,D 走到你的面前,对你说:
- 什么,你竟然说下雨是因为 XXXXXX(这里是你相信的理由),你简直不可理喻啊,你是一点基本的知识都没有么?
想想看,如果你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,你要告诉他,你所见到的世界真的就是这样的,你要怎么回复 D?
D 听完了之后说:
- 别扯了,你根本就是瞎扯,我说的才是对!你看到的都是不对的!
这个时候,你要怎么回复 D 呢?
如果你还可以想象出完全不同的两三个来回,你会看到怎么样的场景呢?
4. 现在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?
估计,现在的你应该不是最开始「扯吧」的感受了,而是刚从一场斗争中走出来吧?
不知道你是否体验到:秉持着不同「信念」的人,为了证明谁对谁错而争执的感觉呢?
这种经历比较常见吧?而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却不那么常见2吧?
不知道我是否可以好奇地问你个问题:
- 最开始看到四个答案,觉得可能很扯
- 后来做了角色扮演,去捍卫自己假装相信的答案
这种体会让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呢?
到底什么样的认知框架是好的认知框架呢?
说说感受,然后进行评价
然后说一下同样的事情也有很多,抽象出一个框架
最后引出这个词:认知框架
注释:
其他内容:
- 这个可以解释掉为什么有情绪
- 这个可以让信念不要那么困扰自己
- 消除内耗
根据系统思维3中的系统过程:
我们对这个世界的「认知」,决定着
(也就是系统输出)
关联:
世界观的原则
-
之所以会安排第 3 部分进行角色扮演,是为了激发读者进行体验,去获得内在的感受,这样会更容易「感受」到「认知框架」是一种什么感觉,以便对接后续的自洽概念。 ↩
-
其实,非常常见,这就是内耗的根本原因:面对同一场景,两个信念之间出现相互矛盾和冲突。 ↩
-
系统思维是我的核心思维方式,具体见:http://tm.runwith.cc/read/si-wei-fang-shi/system ↩